首頁 > 關注民生

投筆從戎參加八路軍(在海軍支隊)

2024-06-14 編輯: 宋倩

?
投筆從戎參加八路軍(在海軍支隊)
王學儉

王學儉

??????? 一、在海軍支隊的日子里
?  1944年11月的一天,學校駐在南城陽村,于義文指導員把我們班中年紀較大、政治表現都較好的幾個同學找到一起說:“經學校黨組織決定,派你們參軍,因為從威海劉公島起義一批日偽海軍,組成了‘膠東軍區(qū)海軍支隊’?,F在要增加一批政治骨干力量。你們都是黨員,要服從組織分配?!蔽乙豢矗诎嗉墝W習成績很出色的陳廉、張慶海、張同云等同學也在其中,大家都表示服從組織。加上其他班級被選中的人,“膠東公學”共有18個同學參軍。學校全體師生集合在村外一處開闊地,開了歡送會。我和被分配參軍的同學,每人胸前都掛了一朵紙扎的大紅花,坐在前面。每人還發(fā)給一些小本子,上面寫了一些鼓勵的口號,如“在海上打擊敵人”等。出發(fā)時,同學排隊站在小道兩邊,唱著當時流行的《畢業(yè)上前線》:
“這是時候了,同學們,該我們走上前線。
我們沒有什么掛牽,縱或有點兒留戀。
學問總不易求得完全,要在工作中去鍛煉。
國難已迫到了眉尖,誰有心意長期鉆研?
我們要去打擊侵略者,怕什么千難萬險。
我們的血沸騰了,不除日寇不回來相見。
快跟上來吧,我們手牽手,
去同我們的敵人血戰(zhàn)!
別了,別了,同學們,我們再見在前線。
 別了,別了,同學們,我們再見在前線?!?/span>
  我們心情激動,大家都熱淚盈眶。我們一行18人,背著自己的行李和書包,踏上征途。中午經過我村嘴子前村,幾個同學和我一起在我家吃了午飯。我怕父母“拉后腿”,沒有敢說我們要去當八路軍,而是告訴我父母說,要到軍區(qū)去“受訓”(即參加短期學習班)。
  到了海軍支隊駐地(牙前縣大石疃)后,我被分配在一中隊一排一班當戰(zhàn)士。經過幾天熟悉情況,始知支隊長叫鄭道濟,是起義的領導人。1944年11月5日,在鄭道濟、連城、畢昆山的領導下,共600多人殺敵起義——殺死日軍17人、偽軍官多人,攜帶鋼炮3門、機槍5挺、長短槍600余支,當夜乘艦艇離開了劉公島。次日黎明在雙島登陸。經過談判,參加了我八路軍。

  海軍支隊領導人:前排左起:政治處主任李偉、支隊長鄭道濟、副支隊長王子衡;后排左起:魏毅甫、王晉修。
?
  副支隊長叫王子衡,政治部主任叫李偉,是軍區(qū)派來的老八路,政治委員是由膠東軍區(qū)政治部副主任歐陽文兼任。我們一中隊(連隊)中隊長是連城,也是起義的領導成員;中隊政委羅江,也是軍區(qū)派來的老八路;我們班長劉洪璋是起義的骨干;副班長鄒世桂、戰(zhàn)士方立聲、藍少家都是膠東軍區(qū)主力兵團調來的有作戰(zhàn)經驗的老兵。部隊由起義同志、根據地中學生、老八路戰(zhàn)士三部分人組成,共從膠東各抗戰(zhàn)中學調來中學生150名,大部分是共產黨員;從膠東軍區(qū)主力兵團調來老戰(zhàn)士100名,全部是黨員,這是改造這支部隊的政治和軍事骨干力量。
  剛開始,起義的同志對我們學生和老戰(zhàn)士有隔閡,認為這是來監(jiān)視他們的。我們便和他們交朋友,組織學習小組,學習政治常識。支隊政治處存有馬列主義的書,我們都去借來學習,內容大體有:《中國近百年革命運動史》《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》,毛主席的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,八路軍、新四軍《軍史》和《抗日根據地的形勢》。與此同時,中隊政委羅江同志給我們講政治課,內容也是馬列主義、中國共產黨、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基本知識。這些知識,我在兩年的革命學校中都學到了。我結合自己思想是怎樣轉變的親身體驗,向起義過來的同志做思想工作。因為這些人都是平、津一帶的中學生,他們雖受到汪精衛(wèi)的反動奴化教育,對共產黨八路軍有錯誤認識,崇拜蔣介石和中央軍,但他們都是20歲左右的青年,有文化和愛國思想,只要把道理說明白了,他們還是能很快接受的。我把自己學到的革命道理,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們宣傳,最好的辦法是組織讀書小組,傳閱一些啟蒙的書本,如《中國近百年革命運動史》,使他們了解近百年世界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罪行,閱讀社會發(fā)展史,正確理解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是社會發(fā)展的必然規(guī)律,由此而引導對共產黨產生的必然性的正確理解。通過閱讀毛主席的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等著作,樹立抗戰(zhàn)必勝的信心。在學習小組的學習中,我結交了一些朋友。我們交流學習心得,暢談理想,使這些同志逐步樹立了革命的人生觀,知道了八路軍是真正抗日救國的人民子弟兵,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。這期間,我最好的朋友張俊濤、孫尚元、杜鵬等同志,都能在一起交流思想感受,追求進步思想,批判錯誤思想。
  為了使起義同志從崇拜蔣介石的正統思想中解放出來,歐陽文政委給大家作了《共產主義和新三民主義》的政治報告,說明孫中山“聯蘇、聯共、扶助工農”的三大政策,蔣介石“真反共,消極抗戰(zhàn)”的各種罪行。又把《從九一八到七七》一書作為政治學習材料,系統揭露蔣介石“攘外必先安內”的誤國政策,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。
?
  1944年,《新華日報》報道劉公島偽海軍反正和膠東軍區(qū)海防支隊成立。
?
  當時在起義的人員中,存在著很多舊思想觀念,其中普遍反對“小報告”(即我軍我黨的下級向上級匯報制度)。為此,我寫了一篇題為《論小報告》的墻報稿,在連隊俱樂部的墻報上登出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從我軍的建軍宗旨出發(fā),論述了我軍官兵一致、軍民一致、上下利益一致,我們?yōu)榱艘粋€共同目標才走到一起,根本上都是“為人民服務”——“匯報”制度,就是要為這個根本宗旨服務。凡是違背“為人民服務”宗旨的思想、行為,都要向上級領導報告,既匯報自己的,也匯報周圍人員的,這也叫“批評和自我批評”。這種報告和舊軍隊的報告有本質的區(qū)別,舊軍隊是為統治階級和當官的利益服務的,他們的“報告”只是為了鞏固他們統治地位而實行的一種辦法。
  我這篇文章發(fā)表后,受到支隊政治處俱樂部主任徐誠之同志的重視,他認為文章很好,叫連隊好好保存,這很可能是不久之后我被調到俱樂部當干事的起因。
  由于我在團結幫助起義同志方面有成績,行政職務雖然還是普通戰(zhàn)士,但在黨支部內被選為支部宣傳委員,并被選為連隊俱樂部主任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,我被提為連隊文化教員,9月后就調到支隊政治處俱樂部當見習干事,當時主任是徐誠之同志,干事是解志一同志。這兩位同志,是我一生的良師益友。
  在不到一年的普通士兵生活中,除了積極參加對起義同志的團結、教育、改造工作外,連隊在1945年秋季,開展了軍事大練兵,學習射擊、拼刺刀、投手榴彈三大技術。提倡拼刺刀練臂力,提倡連續(xù)刺殺一萬槍。在體育上,有單杠和木馬。我最怕跳木馬,有一次,我布兜里裝了一個玻璃墨水瓶,在跳木馬時,沒有越過去,木馬頭碰在布兜上,把瓶子碰碎,玻璃碎片刺進大腿根肌肉中,留下終身傷疤。
  1945年春季,部隊開展大生產運動,到乳山縣海邊石港村的沼澤地開荒,我們用镢頭在沼澤地中把葦根刨出,土地平整后種上稻子。在開荒生產中,副班長鄒世桂同志帶領我們班的黨員,天不亮就下地干活,把我累得腰酸胳膊疼。我們班受到了連隊表揚。
  在部隊開進乳山縣駐在馬陵后莊村時,我和表弟王成旅回到垛疃村看望姨父母。老人家雖然不愿意我們當兵,但也無可奈何。在家里呆了不到兩小時,就戀戀不舍地回到連隊。王成旅也是“膠東公學”的學生,他是1945年春季第二批的,分配到海軍支隊的一中隊一班,正好和我一個班。我擔任連隊文化教員后,調到支隊政治處任見習教育干事,他后來也擔任這個連的文化教員。
  在1945年秋季反日寇大“掃蕩”的斗爭中,我們的部隊進入我們海陽縣境內,有一天,連隊駐在離我的老家嘴子前村約20華里的婁子村,我父親來連隊看望我。他老人家是聽說我們海軍支隊駐這里,就趕來了。我們連隊首長熱情接待了父親,我們班長鄒世桂和老戰(zhàn)士方立聲、藍少家,都來看望父親,介紹了部隊情況,請老人家放心。
?
二、在開辟牡丹江根據地的斗爭中
?
  1、東路剿匪戰(zhàn)役大捷
  1946年5月,南北兩路剿匪戰(zhàn)役結束后,又由我二支隊二團大部、一團三營、十四團一部組成東路剿匪部隊。在坦克、戰(zhàn)車的配合下,進剿牡丹江市東部之穆棱、東寧地區(qū)之匪,由軍區(qū)劉賢權副司令和二支隊田松支隊長親赴前線指揮。
  國民黨特務頭子王枝林、慣匪“吳家三虎(三兄弟)”等派遣特務混進東寧縣城,策動我保安隊叛變,殺害我30多名干部和戰(zhàn)士,我東寧縣長楊森林遇害時被群眾救出脫險,我綏陽縣長夫婦則均遭殺害。
?
田松
?
  我東進部隊,首先攻克穆棱縣城,又激戰(zhàn)馬橋河,繼之又攻克綏芬河,敵人退至東寧一線。經過連續(xù)作戰(zhàn),我軍于6月30日占領東寧縣城。至此,我二支隊參戰(zhàn)部隊在兄弟部隊配合下,共殲滅和擊潰土匪2000余人,匪首“吳家三虎”一死、一俘、一降。王枝林在逃。繳獲山、野炮4門,輕重機槍13挺,長短槍600余支。解放了穆棱、綏陽、綏芬河、東寧大片地區(qū)。我方傷亡60余人,東線戰(zhàn)役勝利結束。
  經過三個多月的南、北、東線三大戰(zhàn)役,國民黨“先遣軍”大股土匪,遭到沉重打擊,我共斃、俘土匪5000余人,牡丹江地區(qū)穩(wěn)定了。也打通了牡丹江至間島、圖門、東安、佳木斯的鐵路交通,使北滿、東滿廣大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,為支援前線作戰(zhàn),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  2、參加二團戰(zhàn)斗英雄會,與楊子榮、高波合影留念
  1946年各路剿匪大捷后,我二團在海林縣召開戰(zhàn)斗英雄慶功大會,我和宣傳科記者王玉良同志,參加了大會。在這次大會上,為團級戰(zhàn)斗英雄共11人集體拍照,我和王玉良同志有幸和英雄們一起合影。其中有曲波小說《林海雪原》中的英雄楊子榮、高波。有一位叫馬國棟的排長,是位曾參加過抗日聯軍的老同志,他帶領一個班,從五常到達牡丹江,沿途和土匪多次作戰(zhàn),克服了無數的艱難困苦,終于把一個班安全帶到牡丹江與部隊會合。我被他的事跡深深感動,采寫了一篇通訊,經張俊濤修改后登在《建軍報》上。王玉良則采寫了楊子榮等英雄的事跡,在《建軍報》上陸續(xù)刊出。

  王學儉(后排中)與牡丹江軍區(qū)政治部宣傳科的戰(zhàn)友在一起
?
  3、堅決打擊殘匪反撲
  1946年4月,牡丹江地區(qū)的蘇軍回國,前方四平保衛(wèi)戰(zhàn)剛結束,潛伏著的國民黨特務姜學溶、王介孚等,勾結叛匪王小丁,于5月15日,在牡丹江市發(fā)動武裝叛亂,包圍了我省政府、軍區(qū)機關、干部學校,后被我軍鎮(zhèn)壓平息。7月14日,馬喜山殘部又在寧安縣蘆家屯偷襲我軍被我消滅。
 ?。?)楊子榮再入匪巢,活抓匪首“座山雕”
  1947年2月2日,我二支隊二團偵察英雄楊子榮等六同志,奉命去蛤蟆塘一帶偵察匪情。他們弄清匪情之后,經周密布置,楊子榮同志于2月7日獨身闖入敵巢,與敵人斗智斗勇,在戰(zhàn)友們的密切配合下,蔣介石東北縱隊二支隊司令“座山雕”張樂山及以下25人全被活捉。受到軍區(qū)的嘉獎。
  經過1947年一、二、三季度的清剿,加上土地改革后,貧雇農政治覺悟的提高,土匪無處隱藏,牡丹江地區(qū)殘匪被徹底清除;北部匪首謝文東被我合江軍區(qū)俘獲處決;南部匪首馬喜山投靠國民黨中央軍后,1948年在長春外圍被我獨立八師三團消滅,該團正是原牡丹江軍區(qū)新一團。馬喜山被押回牡丹江處決。
 ?。?)遵守紀律保護日本遺民
  我二支隊指戰(zhàn)員繼承了紅軍和八路軍的光榮傳統,嚴格遵守“三大紀律,八項注意”,對于日本遺民也善加保護。當時很多日本遺民婦女受到地痞流氓的欺侮、凌辱,我們便出面懲辦壞人,同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。我在謝家溝那所日軍留下的醫(yī)院住過幾天,對日本女護士都很尊重,他們被感動得落淚,我出院時有位叫高橋的女護士,兩眼淚汪汪地送出大門口,對我說:“八路軍大大的好!”
  4、光榮的“兵販子”,先后送出五個團的兵力赴前線
 ?。?)積極擴軍組建新兵團
  我們二支隊完成了牡丹江地區(qū)的剿匪任務后,又派出一批連排干部到寧安縣各區(qū)去擔任區(qū)長和區(qū)委書記,幫助地方政府進行土地改革,把地主富農的土地分給貧雇農。我的表弟王成旅也從連隊文化教員崗位上,調去當區(qū)長。我們根據毛澤東主席《關于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》的文件中“我黨必須給東北人民看得見的物質利益,群眾才會擁護我們”的指示精神,廣泛深入地發(fā)動群眾,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。群眾分到了土地后,又提出“要保衛(wèi)勝利果實,就要參軍上前線,打倒地主老財的總后臺蔣介石”,動員廣大青年參軍。
 ?。?)一團開赴前線
  1947年1月,我們的一團奉命開赴前線,是由李偉主任率隊前往,我隨一個連隊,指導員是我的“膠東公學”同學海陽老鄉(xiāng)遲生同志。我們共乘一節(jié)悶罐車,這車還沒有車門,遲生就用幾床軍毯掛在車門處,一月份正是嚴冬季節(jié),火車開動后,寒風吹進車內,凍得大家都把棉被披在身上。過了哈爾濱后,在雙城下車,部隊編入一縱隊一師(三十八軍)。排以上干部又返回牡丹江,組建訓練新部隊。我們的口號是“當光榮的兵販子,向主力部隊運送新兵”。當時上級說,東北民主聯軍再組建100個獨立團,就可以開始戰(zhàn)略大反攻。我們當“兵販子”也是很光榮的。
 ?。?)二團開赴前線
  1947年7月,我們的二團又在李偉的率領下開赴前線,我們二支隊的一、二兩個團都編入了三十八軍一師。這次干部戰(zhàn)士全留下,這支部隊有從膠東海軍支隊過來的年青有文化的干部,有牡丹江土改時參軍的貧雇農出身的青年農民,階級覺悟很高,在大反攻的戰(zhàn)場上,立下了赫赫戰(zhàn)功。在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中,打出了軍威,被毛主席譽為“萬歲軍”。為了紀念已故戰(zhàn)斗英雄楊子榮烈士(1947年,楊子榮在追剿丁煥章、鄭三炮等匪首的戰(zhàn)斗中英勇犧牲),這個部隊仍保留了“楊子榮排”的光榮稱號。

??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
?
 ?。?)組建新二團
  從一團返回牡丹江的排以上干部,和留在軍區(qū)的干部一道,積極參加土改斗爭,在協助地方干部完成土改任務的同時,親自擴軍,僅用三個月的時間,就組建了新的“牡丹江軍區(qū)獨立二團”,駐在牡丹江市西郊謝家溝滿池醫(yī)院內。軍區(qū)司令部作戰(zhàn)科長王谷同志任團長,錢志超同志任政委,倪春溪同志任政治處主任。我從軍區(qū)政治部宣傳科調去當宣傳干事,保衛(wèi)科的初方亭同志調去任保衛(wèi)干事。
  軍事訓練以投手榴彈、射擊、刺殺三大技術為主;政治訓練先訴苦后坦白,訴苦是訴在舊社會受的苦;又進行了“誰養(yǎng)活誰”的討論——是富人養(yǎng)活窮人?還是窮人養(yǎng)活富人?經過三個多月的軍政訓練和教育,戰(zhàn)士們懂得了階級剝削和壓迫、勞動創(chuàng)造價值的道理;知道了要翻身解放,永不受剝削,就要到前方打倒蔣介石、國民黨、中央軍;經過坦白運動,搞清了部隊的政治面貌。
  (5)在訴苦運動中受教育
  我在二團政治處當宣傳干事,從部隊組建,經過三個月的軍政訓練后上前線,全過程我都參加了。團政治處主任倪春溪同志,是在膠東時海軍支隊一中隊的副指導員,我們曾一起工作過,他了解我,也放手任用我。政治委員錢志超同志,在開各種會議時總叫我記錄。他的夫人顏志同志,曾在軍區(qū)政治部宣傳科和我共同當過干事,她和錢政委結婚后入黨時,請我當介紹人。在這里工作,我很順適。每逢布置一個階段工作后,我都及時到連隊蹲點,記錄總結經驗,這對增強我的連隊工作知識,大有益處。我曾經把這個團的土改、訴苦、坦白運動的全過程,都記錄下來,整理成一篇文章,題目是“打開戰(zhàn)士心靈的鑰匙”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不僅增加了連隊工作知識,更受到生動、深刻的思想教育。從戰(zhàn)士們訴舊社會的苦中,我知道了貧下中農在偽滿時受地主老財壓迫、受日本人和警察特務的欺負,真是個個都有一本“血淚賬”。從中我更加明確了一個真理,就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,之所以能夠戰(zhàn)無不勝,就是因為它的指戰(zhàn)員有高度的政治覺悟,知道為什么去打仗,為誰去打仗,因此不怕犧牲、甘愿犧牲。這樣的軍隊,一定能打倒蔣介石,建設新中國。

  1991年,紀念劉公島起義、海軍支隊成立47周年老戰(zhàn)友聚會威海。
?
  王學儉,山東省海陽縣(現海陽市)人。1942年考入“膠東公學”學習,194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同年11月參加八路軍。歷任文化教員、團宣教干事、《鐵道兵》報總編、副社長。1958年被錯劃成“右派”去北大荒勞動改造。1979年平反后,任黑龍江東方紅林業(yè)局副局長,1985年離休。著有《歷史的誤會》《三下關東》等書。
(來源:中共威海市委黨史研究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