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山海時評

山海時評丨遠離網絡暴力,別讓“烏托邦”淪為“沼澤地”

2023-02-21 編輯: 徐棟波

  2023年2月19日,一則“24歲女研究生鄭靈華去世”的新聞出現(xiàn)在社交媒體。此前,該女生因曬出一張粉色頭發(fā)的照片遭遇大規(guī)模網暴。一個本可以擁有燦爛前程的女孩,因為網暴而遺憾離世。而她,只是網絡暴力的眾多受害者之一。

  身處“人人都有麥克風”的網絡時代,我們享受著更多元的表達,聆聽不同的聲音,也讓我們在現(xiàn)實世界外,多了一片精神自由的“烏托邦”。但與此同時,寬松的上網環(huán)境導致部分人對于公共事件隨意評論,很多無端的情緒宣泄致使網絡暴力滋生。面對社會熱點事件,有的人憑空揣測、捏造事實,有的人不懷好意、煽風點火,甚至故意制造過激言論,使得網絡暴力行為一再發(fā)生。一場場“言語暴力”的背后,既是對當事人身體和精神的惡意中傷,更是對網絡“烏托邦”的肆意踐踏。長此以往,不僅毒化網絡風氣、污染精神家園,這片“烏托邦”也會淪為殺人不眨眼的“沼澤地”。

  互聯(lián)網不是法外之地,也不應該成為情緒宣泄的電子“垃圾站”。如果任由網絡暴力蔓延,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。2022年,國家網信辦持續(xù)開展“清朗”專項行動,旨在有效防范和解決網絡暴力,切實保障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,更是為個別人肆意炮制網絡謠言、實施網絡暴力敲響了警鐘。只有利劍出鞘,對實施網暴的“鍵盤俠”重拳出擊,才能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。

  治理網絡暴力刻不容緩,杜絕網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。要明確平臺責任,發(fā)揮監(jiān)管作用。網絡平臺要立足第一責任主體的地位,不被流量綁架,充分發(fā)揮自身內容信息監(jiān)管的作用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潛在的網絡暴力行為并第一時間加以干預,向施暴者的侵害行為亮出“紅牌”,對違規(guī)賬號進行封號處理,提高互聯(lián)網準入門檻,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(huán)境。要理性文明用網,依法合理維權。廣大網民作為互聯(lián)網的主要參與者,要“慎于言而敏于行”,在網絡上發(fā)言不被情緒左右,做到理性表達,同時也要維護好自己的權利,當看到網絡暴力行為發(fā)生時,采取科學合理的手段向網絡平臺及監(jiān)管者舉報,有效切斷暴力的傳播鏈,對網絡暴力“零容忍”,壯大網絡正能量版圖。

  網絡悲劇不能一再重演,鄭靈華的離開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。只有多管齊下、久久為功,才能讓被害者警惕,讓施暴者警示,讓無知無畏者警醒;只有每個人都勇敢說“不”,網絡暴力才能無處遁形,網絡文明才能蔚然成風。(Hi威??蛻舳嗽u論員 岳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