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威海要聞

志愿“小舟”如何變“大船”?文登這些“綠馬甲”告訴你……

2020-07-10 編輯: 宋倩

?

?????7月5日中午,又是一個星期天,文登區(qū)福泰老年公寓等四家養(yǎng)老機構的老人們又吃上了熱騰騰的手工餃子。五年來,因為有了“愛心水餃”,文登區(qū)十余個養(yǎng)老機構每個周日都很熱鬧。

??????給老人們包餃子的,是來自威海市文登區(qū)同舟社工服務中心、身穿綠馬甲的志愿者們。從最開始的包餃子,到精心組織文藝演出,同舟社工理事長王強說:“希望每個周日來一趟,能讓老人像過節(jié)一樣開心!”

??????自2015年創(chuàng)建以來,同舟社工共組織大大小小2000余次公益志愿活動,累計捐款約20萬元,隊伍也從幾十人逐漸增加到400多人。前幾年,同舟社工承接了文登區(qū)民政局“家有好兒女”關愛空巢老人公益創(chuàng)投項目,并參與了文登區(qū)組織部引領的脫貧攻堅戰(zhàn),籌資為張家產(chǎn)鎮(zhèn)告駕口村修繕了老年活動室和婦女之家,如今都已圓滿結案和完工。眼下,同舟社工又開始打造品牌活動——“關愛三弱 同舟相伴”6+6主題項目,這艘“愛心方舟”正將溫暖帶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

??????心懷大愛,常做“溫暖小事”

??????今年端午節(jié)的前一周,同舟社工一共做了十幾場志愿服務活動,給養(yǎng)老院的老人包餃子、為孤寡老人洗衣做飯、和困難家庭的孩子聊聊心里話……這些看似尋常的小事,就是同舟社工成立以來最常用的“善意表達”。

??????別看事情不大,但在同舟社工的微信群里,每發(fā)起一次活動,就有幾十上百名志愿者積極報名。王強說:“一個包餃子我們堅持了五年,除了老人真心喜歡,也是志愿者參與度最高的活動,70多歲的志愿者也能報名參加?!?/p>


??????每次組織活動,總少不了王強忙前忙后的身影。自打成了同舟社工的“領頭羊”,50歲的他把全身心投入到了同舟社工上,連最愛的籃球也很少有時間去打。

??????在他的帶領下,同舟社工不僅有了“根據(jù)地”,各項工作也逐漸步入了正軌。今年5月,同舟社工就承接了市民政局“守望相助、同舟相伴”農(nóng)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慢性病患者關愛項目。

??????叢培芳是一名普通的超市工作人員。2016年加入同舟后,54歲的她就多了一位“媽媽”——米山鎮(zhèn)南崮頭村的孤寡老人于學蘭。因為離自己娘家近,叢培芳每次回家都要先回“于媽媽”家里一趟,為老人做飯、洗衣、打掃衛(wèi)生。

??????“特別喜歡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做志愿!”叢培芳說,同舟社工積極樂觀、助人為樂的理念,豐富多彩、熱情樸實的志愿活動,也讓她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。

??????五年來,2000次志愿服務活動讓同舟社工的名氣響了起來,更多志同道合者也選擇加入“綠馬甲”的隊伍。如今,同舟社工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到400多名注冊社工、志愿者的社工組織。

??????最近組織的一次義診活動讓王強驚訝不已,文登中心醫(yī)院的幾位專家竟然也穿著“綠馬甲”。當他問到為什么加入同舟時,對方笑著回答:“來之前就打聽了,都說同舟的活動接地氣,我們也想來參加一下!”

??????擦亮品牌,愛的方舟穩(wěn)穩(wěn)前行

??????隊伍更規(guī)范、隊員更多元,王強也有了信心和目標——打造屬于同舟社工的品牌活動。今年5月,同舟社工正式啟動了“關愛三弱 同舟相伴”6+6主題項目。

??????王強介紹,6+6主題項目就是把志愿者分為社工團隊、文藝團隊、法律服務團隊等六個團隊,按照不同職能為幫扶對象精準服務,每個團隊每年對幫扶對象及其家庭共開展至少6次相應的幫扶活動,團隊外出活動時可以視情況而定,多個團隊結伴而行,或者某個團隊單獨行動。

??????家住葛家鎮(zhèn)生格莊村的夏擁軍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下肢癱瘓,隨之而來的是無業(yè)、離異……他漸漸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,數(shù)次產(chǎn)生輕生的念頭。一次,夏擁軍的朋友看到了同舟社工的宣傳單,就幫他聯(lián)系上了同舟社工。自打2018年冬天起,同舟社工志愿者們便成為了夏擁軍家的“親戚”。

??????6月20日上午,夏擁軍的家又熱鬧起來。5位同舟社工的志愿者們拿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去看望夏擁軍。有端午節(jié)禮物、生活用品,當然還少不了夏擁軍日思夜想的餃子。


??????以前,夏擁軍每年過年,才會吃到一頓姐姐包的餃子,吃餃子也就成了他的一個小心愿。同舟社工的志愿者們知道后,立刻帶著發(fā)好的面團、調(diào)好的餡料,為他包了滿滿兩大蓋餃子。

??????“我一下吃了11個,太香了!”夏擁軍說,志愿者們每次來還會將他家從里到外收拾一遍,他打心眼里高興,也特別感謝他們。除了當天吃的,其余的餃子都凍在冰箱里,讓夏擁軍啥時候饞了就能吃上。

??????7月4日上午,同舟社工“社會媽媽”團隊就把溫暖帶到了文登營鎮(zhèn)的六名困境兒童的心里。每位“社會媽媽”都帶著衣服和學習用品,和孩子們拉家常,并送給每個孩子1000元助學金,鼓勵孩子們戰(zhàn)勝困難、好好學習!

??????“每位幫扶對象我們都要進行前期調(diào)研,然后進行分析和篩選?!蓖鯊娬f,嚴格篩選后志愿者就會和困難家庭建立長期的幫扶關系,建立幫扶關愛的長效機制,從而滿足困難家庭的日常需求,不光助人于危難,更助人于平常。

??????“奉獻自我、傳遞愛心、服務社會、回報自然”是同舟社工一直堅守的志愿服務理念,王強和同舟社工的志愿者們一直為之努力著。王強說:“希望可以把同舟做大做強,把這艘愛的‘小舟’變成‘大船’,承載更多困難家庭的幸福夢想。”

??????■記者手記

??????點滴小事見大愛

??????在有些人看來,做公益是企業(yè)家、有錢人的事,平民百姓沒必要,也沒條件去做。而在同舟社工里,志愿者們基本都來自工薪階層,但每次組織為困難家庭捐款活動卻能一呼百應。同舟社工的故事再次證明,一個人的善意大小,不是看他捐了多少錢,而是看他在自身環(huán)境和條件允許下,是否有心懷一顆大愛之心,是否變內(nèi)心善意為實際行動,主動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手。


??????較大規(guī)模的公益活動始終是少數(shù),持之以恒的點滴小事才更為難得。同舟社工2000余次的志愿活動,處處體現(xiàn)著“草根公益”精神。其中,堅持了五年、每周一次的包“愛心餃子”活動,就連70多歲的志愿者也要一起來參加。這種受助者喜聞樂見、志愿者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,遠比轟轟烈烈的形式更加可貴。

??????一個人的善是微弱的,一群人的善卻能影響深遠。正是有了一批批公益志愿組織的志愿者、社區(qū)網(wǎng)格員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,我市精致城市建設、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等工作才能凝聚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,我們的城市才變得更有溫度和魅力。讓我們從自己做起,從今天做起,從點滴做起,用自己切身行動溫暖他人,也成就自己,讓志愿精神成為精致城市一條最靚麗的風景線。(Hi威??蛻舳擞浾?杜曉瑩 宮子媛/文 同舟社工供片)